柴灣新廈街昨日發生致命工業意外,一名71歲姓鄭男工人從12米高工作平台墮下,送院後證實不治。涉事地盤正興建登山扶手電梯,連接歌連臣角道骨灰安置所與新廈街,項目原訂2022至2023年竣工,電梯相關工程已停工。自動扶梯分判商蒂升電梯工程部主管張先生向本報表示,公司自2022年開始參與該電扶梯工程,並分判吊運工作予順利吊運工程,死者受僱於順利。.
環保署昨日公布2022年本港空氣質素概况,本港整體空氣質素持續改善。近10年數據顯示,本港主要空氣污染物如「可吸入懸浮粒子」及二氧化氮等的年均濃度均呈下降趨勢,惟臭氧水平呈上升趨勢。署方形容去年整體空氣質素是10年內最好,不擔心社會復常後污染反彈,認為政府近年大力推行減排,有助減少污染物。有關注團體認為,本港空氣污染物減排步伐緩慢,認為應多管齊下,例如推動電動貨車以加快減排。.
【明報專訊】勞工處昨發稿表示,已就MIRROR演唱會準備及舉行時的意外,完成職安健及僱員補償調查,並向處所佔用人藝能、協興隆及舞蹈員僱主舞館(Studiodanz)提出15項檢控,3月27日於九龍城裁判法院提堂。勞工處提出的檢控除墜屏當日,亦包括綵排意外。.
【明報專訊】上水屠房昨發生罕見致命工業意外,一名61歲屠房主管宰豬時,遭未完全電暈的豬掙扎踢中,他手上的切肉刀意外割傷其左後膝動脈,送院經搶救後不治。豬肉行總商會理事長許偉堅稱據他了解,意外發生在俗稱「抄市房」的緊急屠宰房,工人用手持電擊棒電豬,而非用常規生產線的自動電擊,許稱事件罕見,「入行60幾年冇聽過咁樣死」。.
荃灣一家中式糖果糕點工場昨日發生奪命工業意外。工場負責人的六旬母親工作時,跌進一部製作糖果的攪拌機內,上半身被機件夾住,由消防員救出時已陷昏迷,送院不治。勞工處向工場發暫時停工通知書。工業傷亡權益會稱,涉事攪拌機無保護罩,懷疑有人為求方便不安裝或將保護罩拆除。.
屯門青山浩洋街海港鐵倉昨午發生奪命工業意外,一輛吊臂車突然翻側,52歲負責人被車上吊臂推跌的工字鐵擊中頭部傷重死亡,遺下一對未成年子女。經初步調查,警方懷疑吊臂車操作時未完全伸展兩邊4個「支重腳撐」肇禍,不排除有人操作失誤,勞工處正跟進調查。.
本報早前揭發曾塌閘壓斃女保安的油麻地母嬰健康院,上月初及本月初捲閘急降及塌假天花,無人受傷。據《職業安全及健康條例》,「危險事故」要在24小時內向勞工處呈報,惟本報接獲消息稱衛生署未有向勞工處呈報該兩事故。勞工處上周五回覆本報稱,處方上周三接獲本報查詢後始展開調查。對於衛生署未即時呈報兩事故是否違法,處方稱仍在調查,不宜提供相關資料,若發現違法定會依法處理;衛生署稱據悉勞工處正調查,沒有補充。.
元朗百佳早前有唧車「入舖」運貨時,貨物傾倒壓向顧客。百佳對事件表示抱歉,稱涉事顧客送院治理後無大礙,公司將檢討運貨流程,並與相關公司跟進。.
油塘一名混凝土廠電工昨午飯後回廠時,遭駛入廠房的田螺車撞倒壓於車底,消防花近1小時能將他救出,證實死亡。涉事司機受輕傷,涉嫌危險駕駛引致他人死亡被捕。涉事中國混凝土有限公司在現場的兩座廠房去年4月及今年4月不獲環保署續牌,分別仍在司法覆核及上訴階段(見另稿)。觀塘區議會主席、民建聯柯創盛稱廠方「好識利用法庭程序」,如同「無王管」,若公司已停工,就不會發生今次意外。.
前日安達臣道地盤工業意外釀3死6傷,翻查資料,涉事工程承建商「精進建築」前年曾涉一宗致命工業意外,去年被法庭裁定違反《工廠及工業經營條例》等罪成,罰款1.3萬元,定罪5個月後獲房協批出安達臣道工程項目。本報翻查勞工處過去5年公布的致命工傷個案,發現170次職安健法例定罪紀錄中,未判過最高刑罰,每宗定罪平均罰款7.39萬元;勞工處指2017至2021年間曾29次就刑罰擬提上訴或覆核,最終無個案進行覆核聆訊,冀以修例提高阻嚇力。工權會總幹事蕭倩文認為,刑罰過低反映社會不重視工傷意外;香港建造商會會長林健榮則稱應相信法官判斷,刑罰較輕或因承建商責任小。.
|< | < | 1 | 2 | 3 | 4 | 5 | 6 | 7 | 8 | 9 | 10 | > | >| |